《中華魂》刊發(fā)孟紅署名文章《周恩來:情到深處淚自彈》,其中提到周恩來是個爽朗愛笑的人。可是,當人民群眾遇到災苦的時候,作為總理的周恩來卻忍不住灑淚自責和歉疚。
永懷路情思 3月5日,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周恩來紀念館,看到了西廳的墻壁上,有一行蒼勁的大字“俯首甘為孺子!。我一下子明白了,這是魯迅先生的詩句。
周恩來的對人民之愛,就是維護民族團結(jié)、關(guān)愛人民生存。周恩來是怎樣熱愛人民的呢? 周恩來早在青少年時期就注意到這個中華民族現(xiàn)今仍很關(guān)心的問題。
周恩來人民群眾觀的內(nèi)容及特質(zhì)
群眾來信是聯(lián)系黨與人民的重要紐帶,是民情民意達至國家不可或缺的渠道。重視群眾來信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周恩來被人民群眾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為什么能贏得人民這樣的稱贊?他為什么能管理好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情最為復雜的大國的國務?這既與他的忠誠分不開,也與他的一個思想方法有關(guān)。
周恩來總理1958年視察廣東新會為工人扇扇子
1972年到1973年夏天,被稱為“貧瘠甲天下”的甘肅省定西地區(qū)已連續(xù)22個月沒有下過透雨了。數(shù)百萬人缺糧,數(shù)十萬人和家畜缺飲用水。
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工資在去世前一直保持在每月404.80元的水平上,加上鄧穎超的342.70元,夫婦倆共是747.50元。但他們兩人從未管理過家里的財務,一切收支都是由周恩來的司機楊金銘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