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認為誰是蔣介石最有才干的指揮官

2018年06月22日15: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周恩來答問錄》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部答問錄,收錄了周恩來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間接受中外記者采訪以及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答問、散發(fā)的聲明等文稿64篇,約30萬字;書中同時收錄83幅珍貴歷史圖片,圖文并茂。以下是書中收錄的1936年7月9日《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全文。

  埃德加·斯諾:一九二七年反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共產黨的主要錯誤是什么?

  周恩來:我們的第一個錯誤無疑是沒有在農民中把革命深入展開起來,特別在廣東和廣西,那里的農民已經武裝起來了。在這方面,我們的黨執(zhí)行了機會主義的政策,只是在水平面上,(數(shù)量上)發(fā)展,而不是深入到下面去發(fā)展(從農民中間直接組織戰(zhàn)斗人員)。

  第二,我們未能在國民黨軍隊干部中建立必要的革命領導權。我們放棄了許多能夠被爭取過來的優(yōu)秀軍官。假如我們那時大力爭取這些軍官,在一九二六年我們仍然有可能為共產黨部隊招募和裝備十個師。

  第三,由于策略上的錯誤,我們拋棄了對國民黨保持控制權的機會,當時國民黨還是一個革命的政黨。僅舉一例:在上海,我們沒有利用當時存在于國民黨內部和存在于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失去了我們對國民黨的理應屬于我們的控制權。假如我們執(zhí)行正確策略,在一九二六年三月以后,我們是可以取得這種控制權的。所有的右翼分子都暫時被趕出了政府,左翼分子汪精衛(wèi)正和我們緊密合作;當時的中間派蔣介石孤立了。假如共產黨全力加入國民黨并且為爭奪控制權而斗爭,而不是留在國民黨外邊,我們就能與左翼組成聯(lián)盟,取得并且保持領導權。軍隊,商人,學生,以至海外華僑,當時都贊同我們的主要策略綱領。再者,當蔣介石進軍上海時,仍然有時間去組織一個反對蔣和其他右派分子的聯(lián)盟。那時,大部分軍權還不在他手里。北伐軍中的第二軍、第四軍、第七軍和第八軍,蔣介石都不能控制。他只有三個師,而他們又是全軍中最不可依靠的。

  埃德加·斯諾:你怎樣解釋這樣的錯誤或錯誤估計呢?

  周恩來:這是由于幾件事造成的。第一,中國缺乏經驗和馬克思主義的傳統(tǒng),我們的黨才成立了幾年。第二,黨自身的領導成員分裂了,一方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的陳獨秀;另一方是一批剛剛出現(xiàn)的精通馬克思主義的青年人。第三,是由于國內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集團之間革命發(fā)展的不平衡。第四,是由于無產階級在組織上和經驗上的不足,以及小資產階級分子在黨內占了主宰的地位。

  埃德加·斯諾:你認為描述這一革命時期最好的書是什么書?

  周恩來:《中國革命基本問題》,是我們江西的一位黨員寫的。這本書在事實上和分析上都有錯誤,但卻是迄今已寫出的最好的書。

  埃德加·斯諾:你對現(xiàn)在局勢的展望樂觀么?

  周恩來:無疑中國革命現(xiàn)正接近另一個高潮。它可能通過抗日運動取得政權。它的成敗,在最近的將來取決于群眾運動的開展,以及怎樣把作為動力的群眾組織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糧食與土地依然是革命農民的基本要求,但接著就是全民族抗日的問題。一九三五年紅軍長征到達陜西時,所以受到農民的熱烈歡迎,大半是由于農民樂意接受這一(抗日)口號。

  埃德加·斯諾:你認為蔣介石現(xiàn)在的地位比幾年前是強些還是弱些?

  周恩來:蔣介石在一九三四年到達了他權力的頂峰,現(xiàn)在正迅速下降。當他在江西發(fā)動第五次戰(zhàn)爭的時候,他能動員五十萬軍隊進攻和封鎖我們。那是他力量最強大的時期。在他消滅了十九路軍并迫使我們撤退的時候,他在長江流域主宰一切。但是,他為取得這一切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自那時以來,他的內戰(zhàn)口號已經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在國民黨的上次代表大會上,他已不敢用反共口號,因為害怕遭到批評。

  蔣介石試圖把他的勢力擴大到所有邊界,因而愈來愈分散他的兵力,這樣做,就是到處削弱他自己,他缺乏集中的能力,現(xiàn)已成為他的弱點。從求得政治上的真正鞏固這個意義來說,他自己承擔了過于廣泛的責任。

  如果他容許紅軍在西北建立一塊根據(jù)地,那么,最后他就不可能像他在江西所做的那樣來集中力量進攻我們。他現(xiàn)在既不能阻止這個根據(jù)地的建立,也不可能阻止它的迅速擴展和鞏固。

  第二點要記住的是:假如抗日運動發(fā)展起來,蔣介石的獨裁權幾乎一定會被剝奪(喪失獨裁式的控制)。他的軍隊既不像在第五次反共戰(zhàn)役時那么大、那么集中,也不像那時那樣忠誠于他。如果抗日戰(zhàn)爭發(fā)生,抗日部隊(那就是紅軍)將取得他的指揮權的一大部分。蔣介石很知道,抗日戰(zhàn)爭的第一天就將在他的控制權上打上毀滅的印記。無需舉出國民黨軍隊的將軍們和部隊會在什么地方首先發(fā)生這種背離。然而,他的最有才干的指揮官之一陳誠,對于同紅軍打仗沒有什么熱情,則是眾所周知的。胡宗南甚至更少熱情。他們兩人都是黃埔的左派學生,并且是許多紅軍將領從前的同事,都是愛國的。蔣介石是不能長期依靠他們兩人把他個人的反對紅軍的戰(zhàn)爭進行下去的。如果抗日戰(zhàn)爭發(fā)生,他們幾乎肯定會擁護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

  埃德加·斯諾:你對蔣介石作為一個軍人,看法如何?

  周恩來:不怎么樣。作為一個戰(zhàn)術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為一個戰(zhàn)略家則或許好一點。作為一個戰(zhàn)術家,蔣介石采用拿破侖的方法。拿破侖的戰(zhàn)術需要極大地依靠士兵的高昂士氣和戰(zhàn)斗精神,依靠必勝的意志。而蔣介石正是在這方面老犯錯誤,他過于喜歡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帶領敢死隊的突擊英雄。只要他帶領一個團或一個師,他總是把他們弄得一團糟。他老是把他的士兵們集中起來,試圖用猛攻來奪取陣地。一九二七年的武漢戰(zhàn)役中,蔣介石帶領一個師在別人失敗后進攻那個城市,把全部力量用于進攻敵人的防御工事,這個師全部被打垮。

  在南昌,他又重復了那種錯誤。他襲擊了由孫傳芳防守的那個城市,并拒絕等待增援而用了他的第一師。孫傳芳撤退,讓蔣介石進入部分城區(qū),然后反擊,把蔣軍趕入城墻和河流之間的陷阱。蔣的軍隊被消滅了。蔣介石擁有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二十一師三個師,但他只用了第一師。葉劍英(現(xiàn)在是東征的紅軍參謀長)那時統(tǒng)率第二十一師。蔣的愚蠢使葉厭惡,不久就離開了他的指揮部。

  在這次陜西戰(zhàn)役中,蔣介石命令陳誠將軍派兩個師進攻紅軍并殲滅他們。陳誠是個比較高明的戰(zhàn)術家,他拒絕這么做,怕遭伏擊。我們截取到他給蔣介石的復信。我們實在歡迎這種集中,正是在這種進攻中,我們于去年(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把張學良部隊六千人解除了武裝。對南京說來幸運的是,蔣介石并不經常親自在前線指揮,原因之一,是他不會騎馬。

  蔣介石是一個較高明的戰(zhàn)略家,卻不是一個高明的戰(zhàn)術家。他的政治意識比軍事意識強,這是他能爭取其他軍閥的原因。他常常相當熟練地制定一次戰(zhàn)役的全面計劃。

  埃德加·斯諾:你認為南京最有才干的野戰(zhàn)指揮官們是誰?

  周恩來:陳誠是一個很堅定的苦干的人,但是他并沒有什么出色的地方。胡宗南或許是蔣介石最有才干的指揮官,他進行了攻打紅軍的最有效的戰(zhàn)斗。何應欽從前不是一個太蹩腳的指揮官,但是一九二七年他遭到嚴重的挫敗,嚇破了膽,喪失了戰(zhàn)斗勇氣,自從那時以來,他(在戰(zhàn)場上)已經沒有什么用了。

  埃德加·斯諾:從軍事觀點看,紅軍在江西第五次戰(zhàn)役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恩來:兩個重要因素使得蔣介石取得第一次勝利。第一,他采用德國人的建議,在縱深地區(qū)建立碉堡體系,把他的進展限制在短促出擊和鞏固既得地盤上,最后以優(yōu)勢兵力(五十萬國民黨軍隊對十萬紅軍正規(guī)軍)逐漸有效地包圍紅軍。第二,我們未能在軍事上與(國民黨)十九路軍領導的福建反叛進行合作,并支持它作為一支重要的牽制力量。我們本來是能夠成功地和福建合作的,但由于李德(紅軍的德國顧問)和上海顧問團的建議,我們沒有這樣做,反而撤退了,在瑞金附近對蔣介石集結的部隊發(fā)動了進攻。這使蔣介石能夠迂回包抄十九路軍的側翼并消滅了他們。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lián)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