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首頁人民網(wǎng)首頁|頻道首頁|網(wǎng)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wǎng)

共和國第一次國民經濟大調整始末【7】

尹家民

2020年12月29日16:39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


  歷時20天的中央工作會議結束了。這次會議為中共八屆九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充分準備。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八屆九中全會,著重聽取和討論了李富春所作的《關于安排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的意見》。李富春提出,國民經濟經過了三年大躍進,出現(xiàn)了新的不平衡和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從1961年起,在兩三年內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即調整各個部門之間已經變化了的相互關系,鞏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發(fā)展和變革中獲得的碩大成果,充實新發(fā)展起來的一些事業(yè)。

  全會通過了這個《意見》,并在會議公報中正式向全黨和全國人民宣布:從1961年起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其主要內容是:大力恢復農業(yè);加強國民經濟的集中統(tǒng)一管理;減少職工和城鎮(zhèn)人口;穩(wěn)定、調劑市場供應。如在農業(yè)方面,中央于1960年11月發(fā)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后,于1961年3月和5月先后在廣州和北京召開工作會議,討論和修訂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簡稱“農業(yè)六十條”),在全國農村試行!毒o急指示信》和《農業(yè)六十條》的基本精神是,重申以生產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三級所有制,是現(xiàn)階段農村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同時,要求堅決實行退賠政策;減少糧食征購,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規(guī)定適當?shù)馁忎N政策,加強各行各業(yè)對農業(yè)的支援。與此同時,中央決定在最近二三年內應更多地把經濟管理大權集中于中央和中央局,反對1958年以來的地方主義和分散主義。同時減少職工人數(shù)和城鎮(zhèn)人口,要求1961年分別完成960萬和1000萬兩項指標。并實行大力壓縮社會集團購買力,恢復和發(fā)展日用工業(yè)品和手工業(yè)品,在穩(wěn)定18類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同時,對部分消費品實行高價,以及增加流通渠道等措施。上述調整措施的出臺,對扭轉嚴重的經濟困難局面具有積極作用。加上自然災害的減輕,農業(yè)生產微露轉機,1961年糧食產量比上年增長2.6%,基本保證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當時國民經濟嚴重失調的局面基本上得到了扭轉,國民經濟開始復蘇,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特別是在調整農、工、城市人口指標的同時,黨還調整了與知識分子和各種政治派別的關系。盡管這種努力在當時“左”傾思想為指導的情況下不可能全面徹底地解決問題,但都畢竟是一個共和國領袖們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不屈不撓,同時也卓有成效的時代……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lián)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